浙江:深化防雷安全全要素、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服务

 新闻资讯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7-01 09:49:30

6月9日浙江入梅以来,浙中南地区雨水频繁。当前,随着暖湿气流加强北上,梅雨的主战场从浙南转移到浙北。一般来说,浙江进入梅雨季后就需要格外防范雷电灾害。据了解,自2020年以来,浙江气象部门收集雷电灾害总数约700起,共5人因雷击伤亡。

目前,最常见的是造成家用电器和公用电力电子设备受损,占比近九成。做好雷电灾害防御,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守护防雷安全是气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。近年来,浙江省气象局持之以恒迭代深化机关效能建设,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理念,积极探索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方法,提升风险实时感知、预防及处置能力,压实企业主体责任,规范检测市场,实现风险隐患动态清零,努力守好气象防灾减灾“道防线”。

如何为防雷重点单位管理提供规范到位的精细化服务?在具体做法上,省气象局强化防雷数据的普查归集建档工作。通过双向接口,实现浙江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平台与中国气象局审批业务系统(包括防雷)全流程对接。建立涵盖防雷管理所有涉及事项的数据库,融入省数字化改革,实现与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、省行政执法平台、省权力运行系统办件库等10个系统对接,实现600余万条防雷管理数据共享归集。组织开展防雷安全信息普查,摸排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基本信息、单体信息、检测点位信息和监管执法部门相关信息,利用OSS云存储和数据库技术,建立“一企一档”数字化档案,支撑各项管理行为在线应用并持续动态更新。

推进防雷安全,还需要全过程、全要素、全链条的管理服务。省气象局与省建设厅联合印发多个文件,推进防雷工程设计全过程图审数字化管理。对接建设部门图审管理信息系统,建立审批项目监管机制和流程。建立防雷图审联合抽查、气象部门进行质量核查的闭环管理机制和流程。构建13项防雷安全风险指标算法模型,依托重点单位“一企一档”数据,生成防雷安全风险综合指数,赋予重点单位红黄绿三色“防雷安全风险码”,目前已实现“防雷安全风险码”应用率。在防雷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建立防雷检测管理应用模块,协同关联工商登记、人员社保、公共信用和检测机构等信息,自动判识检测活动是否存在隐患和问题,实现检测活动全过程数字化留痕。

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对防雷安全隐患的治理同样重要。省气象局建立防雷隐患整改数据集,包括隐患单位、隐患内容、发现时间、发现机构、整改时间等,全面汇集“防雷安全风险码”、检测溯源及浙江省掌上行政执法平台、行政处罚办案平台等发现的隐患信息,构建防雷重点单位、检测机构、监管执法部门等多方协同治理格局,建立气象部门推送、行业主管部门督促落实的隐患“查改消”闭环管理的“防雷隐患管家”应用场景。